前阵子大批外国友人涌入某薯,掀起了“中外网友大对账”时,一位战风彪悍的意大利姐吸引了大家的视线。
这位名叫Maria的小姐姐po出帖子表示:我是意大利人,随便问我点什么吧~爱玩梗的中国人一点没客气,随手评论了折断的意大利面.jpg,加了菠萝的披萨.jpg,原以为会“逼疯”一个意大利人,没想到这姐显然是有备而来,在评论区与中国网友来了个互相伤害,一时间网友败下阵来,纷纷表示:此女背后必有高人指点!
地中海老外不好惹,XKTY.COM不同地域之间的网友也出现了分歧。当意大利姐拿出包着糖果馅的饺子图时,南方网友嘿嘿一笑表示:你这只能伤害到北方人;
正如一位网友说的,对付意大利人来来去去只有折断意面+披萨上放水果,但能伤害到中国人的食物却太多了!
“介似煎饼果子,不是杂粮煎饼!”绿豆面饼裹着果篦儿(薄脆),抹上面酱腐乳辣子,多一片菜叶子都算叛出津门。天津网友致力于在每条不同寻常的煎饼果子笔记下面评论:只有天津的叫煎饼果子,其他一律是煎饼或者杂粮煎饼!介似!
当你站在兰州街头说出“来碗兰州拉面”,方圆十米内的食客都会进入战斗状态。老板握汤勺的手臂青筋暴起:“店里没有兰州拉面。”你听到旁边大哥来了句“来碗牛大,要二细”,这才对上暗号,躲过一顿打。
“豉油系肠粉嘅灵魂!”老广坚持用自熬酱油搭配花生油,甜中带点油香,是淹死一条肠粉最美妙的方式,其他调料都被视为大逆不道。
在湖北妈妈眼里,用脆藕煲汤等于谋杀。她们能闭着眼摸出七孔藕和九孔藕的区别,而且绝不会将二者的用途混为一谈。要是这会儿还不识相,定会收获一句:个板马!
在西安小吃街的鼎沸人声中,当你招呼老板:来个腊汁肉夹馍,要加青椒和香菜。摊主剁肉的手立马停止工作,深吸一口气,苦口婆心地说道:娃啊,肉夹馍的馍是白吉饼,讲究的是一个虎背菊花心,腊汁肉吃的是一个肥瘦相间的荤香气,你加那俩玩意儿会坏了肉香的啊!
若你此时还执意要加,老板开始掏出手机:喂,是兵马俑护卫队吗,对,帮我捉个人。
某综艺让明星用鸡蛋挂糊炸锅包肉,放山楂调味,东北网友集体暴动:哎呀妈呀,这猪不白死了吗!糖醋党和番茄酱党你们都先别吵了,来活了,咱且战吧!
黑龙江人还在力战群雄:我们老式锅包肉就是不放番茄酱,你们都是异端!异端!
面对这样的“美食”,有些人十分坦然,觉得管它什么流派,好吃就行啊,改良有时还是有改良的意义。
但也有人坚守饮食的地方性特色,认为该是啥味就是啥味,甚至本省、本市内部都常常一言不合闹起来,谁都觉得对方是异类。发展成“咸甜大战”、“元宵和汤圆大战”也就一点都不令人惊讶了。
这样的案例在世界各地都存在,就拿开头提到的意大利“水果披萨”来说,这已然成为了攻击意大利人的一大手段。
而傲娇的法国人对于法棍也有着迷之坚持,甚至出台了《面包法》,规定长度是多少、含有哪些原料才能称之为法棍。若是加入了火腿生菜等佐料,法国人两个鼻孔哼出气来,愤怒地表示:这就是三明治罢了!
但若是真去追究美食背后的正统性,恐怕如今许多看似传统的美食都经历过改良。比如澳门流行的葡式蛋挞,挞馅的做法改良后更像英式蛋挞,而挞顶的焦糖斑点又是葡式蛋挞的特点,最终让葡式蛋挞成为澳门名小吃,再通过肯德基成为国人的日常甜点。
每片地域都有自己的传统与弱项,但对于美食来说,保留传统是怀旧,拥抱创新则是为了更好地推广与欣赏,要是好吃,就别打架啦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